江陵实验初中“素养+”初中实验教学课程基地
日期:2024-01-13 17:34:59  浏览量:169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从2019年建校伊始,便聚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顶层设计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活动教学研究”的“学生课后家庭创新实验”项目,并已经申报成功吴江区“素养+活动”教学基地。目前正在申报苏州市级“素养+活动”教学基地。

    我校依托“素养+”模式,在学生培养上狠下功夫。众多荣誉背后,是一批新老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热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多学科融合,鼓励学生站在台前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学子加入到“动手、探索、创新、分享”的实验教学大家庭中。

    该项目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苏州线上教育平台对我校实验教学项目实施进行了报道与推广。

1.实验教学硬件及文化环境:

通过这两年多来各学科组的不断努力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校已初步规划出了专门的实验展示中心与示范场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内容体系在“知识、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进一步优化。通过学习系列科学巨匠的生平、贡献以及科学研究事迹等等,孕育实验文化环境建设,熏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实验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领会科学创造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及早地提升实验能力和本领。为了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学习和创作中来,建设实验中心网站,采用灵活高效和互动性更强的系统,打破传统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落实实验课程基地的创设,加快“素养+”实验人才培养的步伐。

 

 

 

 

 

 

 

 

 

 

 

 

2.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教学活动课程和多学科融合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互动体验平台等课程资源。

    为了加强科技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我校拟在吴江区教育局、开发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全面推进建设素养+课程基地项目,形成充分展现科技思想、创新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科技课程教学环境,使课程基地成为科技实践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统一的平台,使之成为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相融合的平台。

通过优质师资队伍相互的交流,经验分享等方式,围绕基于“素养+”为核心内容,我校把课程基地作为以物理为依托,数学、化学、生物、综合实践等为辅的课堂互补延伸、升华,把科技教育中的人文素养融入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课堂教学。课程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创新,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引导学生走向能动学习、高效学习。

 

                                                                            基于学生经验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模型


    坚持“创新”观念,整合各种资源,建设基于科技模型、金工木工、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激光雕刻创意、编程、手工布艺编制、电子百拼、数字探究、航模及无人机技术的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等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动态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索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等内生机制的产生,使课程基地成为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

 

 物理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模型


基于真实问题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流程图

    借鉴区内外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以“主题情境”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断推进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通过建设丰富的课程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意识,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资源互通融合提升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实现初中生“素养+”的培养目标。

1.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活动。成立实验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创新活动,撰写实验小论文,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实验创新大赛,把学生参加实验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2.细心组织学生分组或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演示实验大多是教师操作而学生观察,学生分组或自主实验是学生获得动手实践的主要渠道,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既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加快,也加深对知识的情境再现与建构,还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不进行实验教学,对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升非常不利。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建设不能形同虚设,必须要真抓实干,抓出实效。